108年深耕子計畫-文創系 羅同學

活動名稱:2019年台日姊妹校社團國際交流

活動時間2019  2  11 日至 2019 年 2  17 
活動地點日本神戶-甲南大學

一、 活動心得

  • 一霎初萌春日梅,萬紫千紅甲南田。


       與甲南大學的社團交流中,我學會了什麼是獨立自主的精神。
二月十一日,莉琦組長、孟松、我與其他一同前往日本參訪的同學們在桃園國際機場會面,早在飛機起飛的四個小時前,我就先到達機場,並在那裡與家人一同用餐了。我點的是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相當具有臺灣的味道──我刻意將香菜與蔥花加多了一些,深怕到達日本之後會懷念這樣熟悉的味道。 
       經過繁瑣的海關流程與三小時的飛機電影時光,我們到達了關西國際機場,出境就是一位身高大約一百八十公分高,有著纖細身形的年輕男子舉著「國立聯合大學」的牌子在大廳迎接著我們──他說他叫做中森先生。中森先生的笑容很可愛,是會一排露出六顆大牙的那種天真燦爛的笑容,與他簡單地交換了名片之後,我們就搭乘一台日式黑色方形頭的計程車前往他們早已為我們準備好的溫暖旅社。當我們到達旅社的時候,早已過了亥時,我們遂迅速地將行李、盤纏整理了一番,爬了枕頭山去。 
       隔天早上,中森先生一大早就在旅社的門口與我們會面,帶領我們一同前往甲南大學的主要校區。在前往校園的路途上,我們可以看到神戶的街道上有著嚴謹的劃線標記,人們也小心翼翼地遵守著交通紀律。抵達甲南大學後,迎面而來的是學生們為我們準備的迎賓禮,接續學生會長的致詞以及學生會體育部委員的華語翻譯,是一群和太鼓社團的學生身穿和太鼓的表演服,為我們獻上傳統的日式太鼓曲目;鏗鏘有力、時而急驟的太鼓表演,不時真的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景象在眼前浮現一般,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甲南大學培育人才時下了許多的功夫在傳統文化的保留上。 
       接著學生會的成員帶領著我們走訪校園,一步一步仔細地介紹校園內的各個大大小小的設施,踏尋了一番,我清楚地觀察到了甲南大學的校園內有著許多的空間,是專門為了學生所設計的。 
       在走道上總懸掛著許多供學生參考的國際交流文宣,而引道與路線總是明亮磊落,學生所需的資訊在校園各處總是清楚可見。隨著路線的指引,我們跟著甲南的學生一起繞了一圈校園,回到了學生活動中心,這裡的學生活動中心有著所有學生所需的用品,像是便利商店、書店、酒吧、社團空間、討論室,所有以學生為主的設施一應俱全。我們找了一個位置坐下,一起試著享用日式料理的食物點餐流程以及禮儀。這裡的學生餐廳有項很特別的服務,在點完餐後,可以拿到一張上面標示著所點的食物具有那些營養構成以及不足的量。健康的生活與營養的概念在日常的飲食中就讓學生們能夠清楚地意識到,是一項顧及消費者知的權利又具有教育意涵的服務。
       下午的工作坊我們與許多的甲南大學生介紹了臺灣、聯合大學、學生會、陶藝社、聯大的學生以及高雄。透過這些簡報,甲南大學生對聯大有了更深的瞭解,也讓兩邊的學生都討論到了學生自治的重要性,以及組織管理的方法,日本的組織方式很嚴謹,學生會的組成是由多個委員會組成的,並且各個分校區都有自己的學生會分部委員會。 
       根據當天與我們交流的學生所述,甲南的學生與聯大的學生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或許這驗證了年輕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有差不多的文化。甲南大學生對臺灣最深的印象就是九份,因為一部名為「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的日本動畫片中,有著著名的湯屋建築物與九份的一間名為「阿妹茶樓」的商店外型長的很像,所以讓日本的觀光客相當嚮往著一窺動畫片中的場景。同時當天我們也在聊天的過程中談到了歷史與政治面的事物,甲南大學一名法學系的學生開口說出了「現在的大學生要讀的書應該要包含歷史、政治、藝術、科學、文學等;尤其是看待歷史的角度,不能只從單一面看待,是需要從不同的面相探究。」的確,歷史具有他的重要性,然而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怎麼可能透過三言兩語就知道歷史事件的全貌呢?「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於是過了幾天我們到大阪城尋著古物的痕跡,看到了故事的另一個人稱視角,不過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既然討論到了政治,就一定會探討到「學生自治」這項與學生最接近的政治參與,甲南大學與聯合大學的先天條件相當相似,同樣是坐落於山腰的大學;同樣具有分校區;同樣同時有文學院與理工學院;同樣同時具有老舊的建築物與新落成的建設。然而甲南大學的學生會卻有著與聯合大學的學生會截然不同的命運,日本在地方自治的體系上實施地相對完善,所以甲南大學的學生會只要致力於辦理活動與保留文化,就能夠讓學生會的運作相當完整,同時他們的學生會組織架構也經過了多年的淬煉,完整了許多,是聯合大學的學生會可以引以借鏡的地方。儘管兩邊的大學生對於學生會平時的業務熟悉度都不是很高,但是甲南大學的學生會處理事務的效能與學生自發自主的熱忱卻是不容忽視的。
       若真的要說出甲南大學與聯合大學的大學生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想那就是最根本上就多了一分獨立自主的精神──甲南大學的學生儘管大多是與家人同住的,但是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做一位能替他人著想的大人」這一點上是能夠從日常生活中就體現出來的,像是廁所的衛生紙總折成尖尖的三角形,提醒著後面一位使用者「還有衛生紙」的訊息,諸如此類的貼心行為層出不窮──高掛在學生活動中心大廳中央寫著「成為有抱負、更堅強、積極向上的人」的布幔時時刻刻提醒甲南大學的學生;從甲南大學的學生身上,我們也親眼驗證了他們的存在無愧於布幔上三行字。雖然聯合大學也不惶多讓,同樣擁有著李國鼎先生親自提筆送給我們「誠、敬、勤、新」四個字作為校訓精神,但是這四支字實在很難在聯合大學的學生身上體現出來,畢竟聯大的學生是天真可愛的,太過成熟的字眼有些難以形容這樣純樸的大學生。
       無關崇洋媚外,也無關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各個地區都有自身的文化,有優點是可以讓人學習的地方,同時也得承認自身的劣勢,才能知道如何補強自身的缺點;抱持著這樣的學習心態,聯大有朝一日也能成為更好的教育機構的。
       獨立自主使得「自學」與「共學」成為甲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社團之所以在甲南大學是一項熱門的學生活動旨就在於學生們透過社團交流,互相從彼此身上學到了課堂所學不到的東西,無論是興趣也好;溝通談判能力也好;合作互助能力也好,儘管語言能是個障礙,我們仍舊從這些學生的肢體與互動中看見了滿滿的自信與活力──因為他們喜歡他們正在做的事,所以他們就像海綿一樣吸收所有能吸取的知識。
       社團體驗對我來說,是一項可以觀察出一所學校是否有用心在經營學生健康生活培養的指標,而甲南大學在這塊領域上我會給予優等的成績,除了完整的硬體設備外,學生自發性的對知識產生興趣是在聯大難得一見的,然而卻在甲南看到了。透過與他們的互動,我學到了一些魔術技法、一種陶藝品的製作方式還有更重要的我學到了表現得像個成熟的大人,就自然地會被作為成熟的大人對待。

       這次的參訪實在讓我大開了一片新天地,然而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作為一位日本人是很辛苦的」縱使沒有三跪九叩的禮儀,也處處需要擔心著他人的眼光。享受了日本的貼心與溫柔後,時而也會想起臺灣的豪邁與包容。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從校外園區參訪中,我看見了日本人的職人態度。

       看完了國家棟樑的培育機構,我們也造訪了這些棟樑們現在的樣貌。甲南大學的校友們各個多才多藝,在各領域上都成為了翹楚,有從事郵輪觀光的、有從事醬料工廠的、也有從事博物館管理的。其中有許多的共通點與聯大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像是醬料工廠的機械手臂與一條龍是自動化的生產線,足足大力的降低了生產所需的人力成本,同時也讓工廠的員工們更具專業性的致力於研發醬料;聯大同樣具有製作機械手臂與一條龍式產線的相關科系──像是機械系與電機系──若參觀了這樣的一個作業方式,再加上精益求精的處世態度,來日一定能在專業領域上有更大的突破。
       博物館也是如此,儘管接待我們的博物館解說員沒有強而有力的英文口語會話能力,但是他在解說的過程中,從來沒想過要偷工減料,而是兢兢業業地為我們做到詳細的解說,甚至在我們提出問題的時候,他的姿態與語調仍舊從容不迫、很有自信地將各個器物地時代背景、用途、科學原理逐步地與我們解釋清楚。從中我看出了日本人對於職業的專注精神,那是種對於職業由衷地尊敬的心情,同時也是對自身文化的驕傲,才能讓他們對於自己的職業、自己的工作,誠實坦然地完成所有任務與難題。
       無論是工業還是文化事業,職業代表著人活著的樣貌、人產生了什麼樣的行為,進而地知道人對群體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大學正是在培育人的樣貌,而園區的參訪,則是看到現在進行式的職人們如何對待自己。「尊重專業」這也正是臺灣人可以多加學習的地方。

  • 夢裡尋他千百度,那人便在燈火闌珊處。

       體驗日本簡樸與繁華的生活時,漸漸了解到文化傳承的方式。

       抹茶與銅鑼燒都是極具有日本傳統文化的飲食樣貌,「民以食為天」這次在日本同樣在飲食中體現到了異國的飲食文化有著什麼樣的歷史淵源。有別於臺灣客家地區的傳統擂茶,日本抹茶,少了許多花生與五穀雜糧,而是更貼近純粹的輕烘焙茶葉,散發出清新的滋味;銅鑼燒相比臺灣的砂糖甜膩,多了幾顆紅豆的綿密感,外皮紮實而柔軟,內餡則是一氣呵成地擴散在嘴巴裡的各個角落。
       木作工坊中,陣陣的木頭清香隨著師傅緩慢的身軀收放,向我眼中那木屑飛舞的方向飄來。儘管到了現代有工業巨輪與打磨機可以迅速地將木頭輕易地切割成想要的狀態,仍然有著這麼一群老師傅堅持著傳承傳統工藝地使用技法,向我們展示了切割木頭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是如何經歷了千百年的演變,成為了現今他們所使用的方式。
       臺灣同樣也有著木工的傳統技藝,尤其是與聯合大學同樣位於苗栗縣的三義,有著木雕廠和老師傅。由於臺灣位處亞熱帶地區,木頭經過長年的雨水滋潤長得較為粗大,質地也較堅硬,所以在刨木頭時,是以沿著木頭向外推展的方式平滑木頭;然而日本的木頭質地較軟,所以在做刨木頭的動作與臺灣的方式相反,是以拉的方式,向內收。
       除了飲食與工藝,我們也參訪了日本的傳統戲劇──能劇(のう)──的表演解說,這項傳統藝術在日本已經有六百年的歷史,並且有著戰戰兢兢的傳承,使得現在的能劇與六百年前的能劇沒有任何的差異。甚至表演中的一個動作方向不對都是不被允許的,而向我們解說能劇的表演藝術家從三歲開始就在練習能劇表演了,已經有二十五年表演資歷的他看待這項傳統也是相當的審慎敬畏的;表演的舞臺必須要穿上專門訂做的表演用襪子才能踏上去;從古至今流傳的面具,必須小心翼翼地拿著靠近耳邊的兩角,先向面具製作師表達敬意才能戴上;甚至在表演中的神情,舉手投足都必須控制在剛好表演出意象的力道,才是完成了一場成功的表演。跟著他的演唱,我學到了一首名叫〈高砂〉(たか)的歌曲,講述著一位男子在湖泊上的一葉扁舟,想念著他的愛人,唱誦思念之情。從中我清楚地看見了日本在傳承文化上的堅持,是小心翼翼對著前人抱有敬畏之心的,也是對自身的存在感到更強烈的認同感。這些也都是臺灣可以引以借鏡做自身檢視的地方。

二、 活動照片

在甲南大學活動中心與日方合照

在機場與甲南的中森先生合照

甲南大學和太鼓社的表演

與甲南大學的學生共進午餐

學術交流工作坊

學術交流工作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