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馬來西亞實習-文觀系 尚同學

活動名稱:107年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馬來西亞實習

國外實習國家城市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縣

一、緣起

        從小就憧憬著出現在電影裡,國外的風光,今年即將升上大三,也從未出過國,便從系上老師得知此次機會,老師們也是多所鼓勵學生參與此種學術交流,藉此增加本身的見識、眼界,去體驗跟本地不一樣的民俗風情。因即將升大三,便要開始為自己未來出社會時作打算,於是想藉由系上所學、老師所教的知識、理論,去國外體驗跟國內不同的學習環境,因為是實習,也可說是小型社會的模式,想真正的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也就是所謂的踏出舒適圈,因為親自體驗總比在電影、在書上看過的還要深刻,便想珍惜此次難能可貴的機會。

二、國外實習機構簡介



      近打錫礦工 業 (Gravel pump) 博物館/Kinta Tin Mining museum是一所由馬來西亞當地的局紳「丹斯里丘思東」先生所籌辦的博物館,因為老先生本身也是經歷過錫礦年代的人,同時也是一個礦主,也就是礦場的負責者、管理人,對於這個產業想必有許多深刻體驗,便想藉著自己的力量,為這個產業留下一
個可以供人紀念、緬懷的場所,不光是從錫礦年代走過來的老前輩,還有對於這個產業陌生的新生代,供他們認識、了解,他們生活的這塊土地是經歷過什麼樣的歷史發展,讓他們了解這個產業對於當地的發展是多麼深厚的影響。

三、國外實習企業或機構之學習心得


        霹靂州金寶縣,是一個發展尚未完全的地區,就有點像是一個很大的城鎮鄉村,聽當地人說若是沒有丹斯里丘思東老先生提供土地,並且引進「拉曼大學」使當地成為一個大學城的生態,可能現在就是一個死城。因為當地發展尚未健全,第一天由副館長周承隆先生就來載我們師生去博物館,熟悉館內環境,並且透過當地實習生對於館內文物、錫礦歷史的講解,使我們對於錫礦產業有著初步的了解,接著老師們與副館長商討關於我們這一個月的實習時程,結果副館長早就安排好關於這一個月內每天需要實行的事情,令我著實感到驚訝,討論完之後發現這一個月副館長的安排也極為妥善,並且充實,對於想要教導我們學習的知識也是循序漸進的,運用系上所學的技巧,能對遊客導覽解說,也對於我們最後的成果呈現有設立目標,分為「文創、展設、行銷」三個主軸,分別為博物館內可能增設的文創商品,導覽路線規劃和可以增加讓文物有更生動的呈現方式,以及如何行銷博物館去做成果。
        副館長的安排除了館內實習,另外也有請當地耆老,以及拉曼大學中研院副院長黃文斌博士帶著我們到處去看看,對於錫礦產業的發展有進一步的了解,在遊山玩水的時候也從中汲取知識,並且參訪拉曼大學,介紹校史,在過程中也讓我們體驗馬來西亞當地文化,對於各個面向的學習都有兼顧,並不只侷限於館內的歷史,極為充實著我們這次的實習。在第一個禮拜老師們還在當地的時候,就有固定開會的習慣,分享當日所獲,並且檢討還有需要注意的細節,也對我們的實習目標有著諸多幫助,提供我們清楚的方向。在老師們回國後也有保持著利用媒體縣上語音開會的習慣,一方面讓老師清楚關於我們的成果進度,一方面督促我們在生活上需要注意的細節,在學業、生活上都有著良多幫助。
        在實習的最後階段,副館長也為我們舉辦了一場成果發表,找了許多當地協會成員,以及博物館的主管單位,同時在我們的臉書粉絲專頁也有直播,讓老師從線上觀看,副館長對於成果的呈現雖然滿意,但我們仍認為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和精進自己的技術仍是需要注意的地方,雖然其他主管也對我們一個月內所呈現的成果感到滿意,可是我們是以學習的心態代表學校出去學習的,仍然是不敢自滿,畢竟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許多,距離完美的成果呈現也是有一段距離的。這一個月內在博物館內的四位當地實習生對於我們的幫助,不管是在實習上,或是生活上,都是非常多的,關於館內文物陳述,他們也都有自己獨自做功課,不止於副館長所教授的知識,精益求精的精神實在值得學習,也是他們教導我們許多當地的文化,才在這一個月內能快速的熟悉當地的生活環境。

四、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在這一個月內的住宿,是由館長丘宏義先生所提供給我們的,我們都對此深表感激,博物館在實習方面以及生活方面都有諸多幫助。當地物價相比於台灣來說算是低的,也因此只要能遇到新鮮的事物我們都樂於嘗試,其中最印象深刻的當屬飲食文化,在當地有和台灣相像的食物,當然也有從未見過的,像是砂勞越乾撈麵、老鼠粉……等等,飲食文化方面,街上常常都會在角落的地方有個店家賣著吃的,點完主食之後回座位坐著,通常都會有人會來問你要喝什麼,一開始我們以為店員說的涼水是冰水,因為當地正值夏天,是非常熱的,於是就點了一杯涼水,結果來的是一杯茶,喝下去的滋味跟台灣常喝到的飲料都不太一樣,經過詢問之後是羅漢果茶,是當地最常見的涼茶之一,還有菊花茶和薏米水都是普遍擁有的飲品,還有在一般餐廳最常見的飲品「普洱茶」,而不是水,都是當地才有的特殊文化。馬來西亞是一個有著多元民族文化的國家,在當地可以聽到馬來語、英語、華語,還有多元的食物、糕點,印度甩餅、炸雞,港式點心……等等,在夜市裡面也見的到台灣的雞排、鹽酥雞。由於我們在當地都是以腳踏車為主的交通方式,那種走走停停感受國外風光的感覺特別新奇,當地實習生更帶著我們吃許多當地特色美食,也有如台灣熱炒般的餐廳,裡面有著一種叫做「單座」的方式,就是選一道菜配上白飯,有時候人數較少也想吃熱炒時,是一種好方式。

五、國外實習之具體效益


  • 自我能力的提升


1.踏出舒適圈,將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學習時間管理並更加獨立,且英語口說大幅進步。
        平時在台灣時,因為就讀大學與所成長的故鄉並不在同一個縣市,所以都是靠自己,因為在外面居住,什麼事情都偷懶不得,洗衣服、打掃居住環境等已能得心應手,但是到了國外,當每天都要照著實習單位的時間準時到達,對於館內文物越加了解並且按照課程完成實習進度,回到住處還要與教授和其他實習生開平均兩個小時的檢討分享會外,又要關心同伴的吃喝、洗衣服、倒垃圾等等,時間管理在此時就顯得非常重要,若是沒有良好的時間管理,事情就會亂或是拖延,沒有按照進度來完成實習成果就會讓作品顯得粗製濫造,加上是在國外,平常溝通除了與當地中文系實習生講話是華語,絕大多數都是用英語溝通,這一個月以來,越來越敢說、越來越通順,使平常只有在課堂使用的語言能得到使用的途徑,進而精進。

2.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更加圓融,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一個月,自己的反應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還有同行的夥伴,彼此能否相互督促、改進,提出彼此需要改善的缺點,讓整體工作流程更加順暢,與其他五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實習生相處,處事就會變得更加圓融,因為是團體生活,不再以自己的主見為重,而是團隊著想。

3.了解台灣與馬來西亞教育制度的差異。
        在台灣,就是從幼稚園一路到大學的教育制度,途中分成高中和高職,大學和大專等,但在馬來西亞,從小學就有因為語言而分,馬來語、印度語、中文等,在國中畢業後也不只有高中可選擇,有所謂的大學預校,在裡面先為自己志向的專業科系作預備,到時升上大學時能無縫接軌,在當地的大學學期制度也跟台灣不一樣,一年有三個學期,假期比台灣少幾個禮拜,實為辛苦。

4.設計能力提升,在電腦操作上更加精進。
        我在此次實習中主要負責展設,展設組的成果呈現是要設計出一個導
覽手冊的樣本,在此次設計中,副館長提供了許多樣本供我們參考,並且針對館內的需求,給予我們建議及幫助,加上老師們也會在看過我們的進度後給予改進,使設計的過程並未遇到過大的問題,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對於電腦軟體的操作還不佳,只能用平常常用的PPT呈現,而還不能用WORD來呈現更好的結果,但在PPT的操作上也有成長,相信對於日後的課堂作業、報告也有所實用。

5.增加國際視野,進而影響日後的職涯發展。
        為期一個月的海外實習,使我的視野有所成長,變得更加寬闊,想法也增添了國際性。在這裡,這些學生的積極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與台灣不一樣的地方,雖然沒有實際觀看課堂上的表現,但就當地實習生在實習時的表現,其主動性,並且與主管保持著一種亦師亦友的狀態,對於主管的要求,假如是十分,總是會做到十二、十三分的態度帶著尊敬的態度去學習,也因為首次接觸博物館產業,並沒有表面看得那麼古板,身為主管單位,對於自己的公司必須有日日精進的態度,不因為當前的成就而滿足,還必須嘗試所有可能對博物館發展有所助益的事情,也為往後畢業之後進入職場的職業態度有所奠基,也為自己的職涯增加了選項。

  • 對於聯合大學、台灣而言


1.推廣聯合大學,讓外國看到聯大人士有禮貌、且主動學習。
        很榮幸教育部能通過此次的計畫,讓我們六個人有機會去到馬來西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在金寶縣近打當地,凡是走出住處,不管會不會遇到別人,都保持著有禮貌、愛護環境的態度。不只如此,看到當地學生是那麼的主動積極,我們也認為既然代表聯大、台灣去進行實習的,我們也應當拿出比平常上課還要更積極的態度,有問題就問,有想法就說,當副館長有問題詢問也絕不含糊帶過,不只在校內品行良好,在國外更要保持甚至更認真,讓他們對台灣、對聯大的學生有著新的認知,雖然許多當地人都知道台灣,但都只知道台北,向他們推廣苗栗、推廣聯大也是我們的責任。

2.推廣台灣,介紹台灣的特色,吸引他們對於台灣產生美好的觀感,增加觀光率。
如同第一點所說的,出了住處即代表聯大、代表台灣,因此讓近打當地人了解苗栗在哪裡、台灣在哪裡、人民素質如何、風土民情差異,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對於每個遇到、樂意與我們聊天的人,我們都不吝回答他們的疑惑,更樂於積極分享台灣的特色、台灣的美,使他人對於台灣有著多一點的認識,哪怕就多了那麼一點,樂意與我們聊天我們也抱持著感謝的心,使台灣對於他們有著更多的吸引力。

六、感想與建議

        為期一個月的實習,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要離開的當天,副館長還帶著實習生們來火車站與我們道別,很捨不得的寒暄幾句便目送我們上車,也對美好的近打說了再見。
        萬分的感激教育部能給予我們此次機會,過上與別人不一樣的暑假,完成與他人不同的實習,也很感謝系上老師們平常所教導的知識,才能在此次計畫中應用,當然還有副館長及當地實習生們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次能帶領我們的拉曼大學教授,以及當地耆老的陪伴都是我們這趟旅行上重要的助力,支持我的家人,還有同行的夥伴,因為這些重要的人,此次的實習才可以順利完成,才使我們的海外生活如此精彩充實又安心。
        這段時間雖然因為成果的呈現要盡善盡美,接觸自己從未深入的領域,搞得自己壓力很大,但透過同伴們的互相幫忙、老師們的提醒建議,才能如期完成,在當地留下我們的足跡,著實令人感觸深刻。也因為自己面對著太多陌生的事物、環境,想念著自己的家鄉、朋友而多愁善感的感到低落,但是靜下心來思考過後,這次計畫是爭取來的,要是對於大家努力爭取的還想要求安逸,那就真的太對不起自己的老師、家人以及教育部了。
        真正去到國外後,了解到獨立的重要性,出了國除了同伴間的互相照應,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否適應,在團隊中,有問題、有更好的想法都應該提出來與大家商討,而不是一昧地認為自己的意見最好最優秀的一意孤行,既然都是一個團體就必須以團隊為重,有任何不妥都必須當下解決,而不是拖著問題任由它越來越大。
        台灣的教育也是成功的,學生也很努力,老師教導也很用心,只是學生的努力往往好像都是因為教育制度、社會氛圍如此,想要進入所謂的好學校、找個更好的工作、過著更好的生活,所以努力,去補了一堆習,可是又有多少人只是在埋頭苦幹,只是為了符合家人、社會的期望,而忽略了自己適合的、該追求的。而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便是要學生先搞清楚自己的志向、所長,才進入大學就讀。
        而副館長本身原是從事圖書業,可在首都的大壓力下,加上家鄉又有機會能讓他回家並且繼續保持一定的經濟收入,在這些條件下他歸鄉,並且選了一個對於當地有一段不可抹滅的輝煌歷史的產業,管理著並且推廣著,也從副館長身上學到一點,就是總會有發揮自己長處並且讓自己快樂的地方,不必屈於大都市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之下。
        這一個月的實習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光是自己或是大家一起遇到的,也都一一克服了,在團體中,我了解到,只要有問題、有不妥、或是有更好的建議都應該提出來,因為沒人會知道你腦中的想法,更應該聽聽他人對於自己的建議,不用難以啟齒,也不需要礙於面子而難以承認,必須吸收,加以改進,才是團體生活中不可缺少,而且是對的齒輪,而不是保持著自己有稜有角的個性,那始終不會是團隊中合適尺寸的齒輪,團隊的運作是為了讓一件事情井然有序的運作,並且彼此督促,彼此改善。期許自己能從此次寶貴的經驗中,一步一步的了解自己所想要的,自己的興趣所在,而不是迷迷茫茫的領著大學畢業文憑踏入職場,保有自己的優點,改善缺點,使自己在未來的工作上能勝任主管交代的事情,不只做完,更要做好,並且把標準拉高,而不只是一個能交差的程度。擁有良好的時間概念,就像出去玩的時候,若想玩得多,就必須有時間觀念,而不是依照自己的個性懶惰下去。擁有主動積極的態度,使事情辦的妥貼
並且超乎滿意的效果,保持著虛懷若谷的態度,即便獲得多大的成就,待人處事也不得含糊、不得失去禮貌。







留言